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在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对待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了把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独特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把无比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效的产业动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现代理念和现代方法,不断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又见平遥》演出没有舞台,没有观众席,观众边走边看,融入表演中。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文化的内在本质是价值观,文化真正能触动人心灵的也是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因此,要善于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对至今仍有意义的价值理念,赋予其新的内涵,对那些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拓展和完善,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这种转化更多地体现于文化和旅游产品的打造中。事实证明,成功的产品都是较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其中并推陈出新,进而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例如,大型实景演艺《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忠”与“义”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7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整个演出凸显了平遥城的仁德和山西人的仗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该剧颠覆了传统的室内演出模式,没有舞台,没有观众席,观众边走边看,融入表演中,还可与演员互动。这种沉浸式的观演方式,带给观众新的审美体验、新的感官刺激及强烈的情感冲击。值得称道的是,平遥的道义精神是在对民俗、史实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如“送别”等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