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山川里荡漾着清新的气息。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的人们书写着一个个春天的故事。在中华民族浩荡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关于春天的故事被记录在诗文、音乐和图画里。风动春朝之佳时,早莺、新燕之装点,让人心旷神怡。图画里春天的美,最直观也最动人,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既创作了经典的《早春图》,也在画论中记录了他对春天的印象:“春融怡”“春山淡冶而如笑”“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歌唱祖国的春天》(中国画)程十发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宗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则为这一艺术宗旨的践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毋庸置疑,这一宗旨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种让艺术始终保有生命源泉的全新模式,开启了一个时代审美的春天。让我们通过一些有关春天的经典画作欣赏新中国成立后的“春天时代”。
春到人间草木知
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困顿与窘迫,使艺术家们对“春回大地”无限期盼。徐悲鸿的《九州无事乐耕耘》画于抗战还未胜利的1942年,深情描绘了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这是他1940年创作《愚公移山》之后的又一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塑造了愚公及其家族众志成城、锲而不舍的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的抗争和奋斗目的正在于“九州无事乐耕耘”。两幅画在题材选择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寓意,但在表现形式上却运用了古典主义的造型和意境营构。